美國地產商喊話:中國人帶著錢快來
來源:aaa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5/1/31

掃一掃,隨時看
在紐約已經有40多年商業地產從業經驗的哈里-格里利(Harry J. Greeley)最近遇到個新課題,就是要學會如何和創意青年打交道。
“以前購買紐約最貴商業地產的都是金融機構和律所。但是現如今,所有的房產經紀商都在爭搶TAMI,也就是技術,廣告,媒體和信息產業。”哈里對騰訊財經記者表示。
哈里格里利現在的身份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產咨詢公司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的高級經理,而高緯環球是去年11月正式建成開業的紐約世貿1號樓的房產經紀之一。
創意產業“圈地”紐約
根據外媒報道,在911恐怖襲擊之前,世貿雙子樓中80%的租客是金融機構,但是目前在雙子樓廢墟旁建立起來的世貿1號樓中,金融機構的租用占比只有1.3%。而曾經在世貿雙子樓中租用占比不到3%的創意產業企業在世貿1號樓中的租用率達到33%。
除了因為諸如美國銀行、摩根士坦利等投行早已在紐約中城扎寨之外,紐約地產價格高企,也讓人力密集型的銀行產業傾向于將后臺部門,甚至整體,搬遷至紐約周邊、但稅制更為低廉的新澤西或是康乃狄格州等地。
幾乎在同一時間,長期盤踞美國西海岸硅谷地區的科技公司卻在紐約“開疆辟土”。這一趨勢在2014年表現得尤為突出。除了谷歌在紐約下城的切爾西(Chelsea)地區新租下18萬平方英尺辦公區,從而將谷歌在紐約的辦公區擴展至90萬平方英尺之外。電商業巨頭亞馬遜也在2014年11月在位于紐約中城地標建筑帝國大廈不遠處租下50萬平方英尺辦公區域,租約為17年。
哈里表示,在紐約州推出了為創業企業減免10年稅賦(包括銷售、物業、特許經營等)的商業激勵項目之后,很多企業或年輕人將創業大本營搬到了紐約,“這些人是紐約商業地產的新生力量,也是全美房地產商爭搶的對象”。
期待中國人把資金帶到紐約
當被問到是否擔心某些創新企業可能會成為曇花一現,而無法簽署長期合約或是容易違約時,哈里表示,現在的創業企業并非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創意產業,只靠售賣概念就可以身價倍增。身處傳媒業聚集地紐約的他已經深切地體會到了互聯網對有線電視行業的沖擊,“企業把曾經投放電視廣告的資金大量轉移到了Netflix等互聯網新媒體上,這是實實在在的錢。”
但哈里同時表示,紐約的商業地產商面對新興的創業企業客戶也有自己的一套謹慎的審查體系,以保證交割順利。哈里表示,一個只有幾個月壽命的公司一般是不能搬進世貿1號樓,“但是如果像微軟這樣的公司在里面建造一個孵化器,吸引一些創業的年輕人,我不覺得會有任何問題。”
而這樣的審查體系,除了包括公司本身的信用記錄之外,也包括在當地市場的熟悉度,“紐約人都很珍惜時間,所以他們習慣首先查看彼此的信用記錄來衡量做成生意的機率。而簡單來說,如果在紐約沒有人認識你,你就不重要。”
哈里表示,個人并不排斥國際客戶,而紐約本身地產長期需求大于供給的特點也決定了紐約依舊是國際投資人或是企業家爭搶的對象,其中也包括中國人。但是,國際客戶進入紐約投資或是租用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證明自己的信用。哈里坦言,幾年前曾有一家中國品牌尋求在美國購買商鋪,建立連鎖超市,但最終不了了之,彼此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相比之下,面對本土的客戶,經紀商就會有多種渠道維權,包括索賠。以去年亞馬遜在紐約租房糾紛為例,當亞馬遜最終簽署了帝國大廈附近的一處辦公用地之后,老牌地產商之一的Durst將這家電商巨頭告上法庭,稱亞馬遜是在表示了要簽署紐約第六大道1133號(約31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用地)的意愿之后,突然和第三方簽約的。Durst因此向亞馬遜索賠2500萬美元,來彌補Durst在過去兩年中在該項目中的投入。
哈里坦言,中國企業海外拓展大潮中,在海外租用辦公用地或是建立門店已是大勢所趨。盡管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歷,但他愿意相信更加國際化的中國企業會遵守當地的商業規范。
而面對外媒上對中國經濟減速的質疑,哈里表示,紐約可以成為很多企業國際化的起點,而只要中國人還愿意或有需求把資金帶到紐約,就并不擔心中國本土的經濟。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
上一篇:北美新浪與北美購房網打造海外房源信息...
下一篇:美國建廠,不得不知的黃金落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