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名稱
諧音直譯:三藩市
至于三藩市之名,則是取自該市英文名稱的頭兩個音節“San Fran”之諧音直譯,是居住于此地為數不少的粵語族群較常用之譯名,例如出身廣東的中國國父孫中山在著作與書信中提及該市。
諧音直譯②:圣弗朗西斯科
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是曾被西班牙統治的地區的常見地名,得名自方濟會創始人圣弗朗西斯(意大利文“San Francesco d'Assisi”,英文“Saint Francis of Assisi”)。
典譯:舊金山
19世紀這里是美國淘金熱的中心地區,早期華人勞工移居美國后多居住于此,稱之為“金山”,但直到在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發現金礦后,為了與被稱作“新金山”的墨爾本做出區別,而改稱圣弗朗西斯科為“舊金山”。
爭議
長期以來關于圣弗朗西斯科這城市的中文譯名,在沒有明確的官方政策下,用法稍嫌紛亂。
美國之音和美國國務院都使用“舊金山”。如今,大部分駐于該市、擁有華文正式稱呼的外事單位,都是使用“舊金山”之稱呼,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文獻及地圖中,則多稱其為“圣弗朗西斯科”,但舊金山市政府(SFGov)及下屬各級市政單位的官方網站中文版上,卻是分別使用了“舊金山”與“三藩市”這兩種不同的譯名,沒有一致的標準,而這現象也普遍反應在居住于該市的華人社群之使用習慣上。早期開發
歐洲人在1542年到舊金山灣區,舊金山區域在16世紀屬于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亞省領土。西班牙將領嘉斯帕·德·伯特拉(Don Gaspar de Portola)于1769年帶領他的屬下在舊金山灣區探索地形。1776年3月28日,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鮑提斯塔·迪·安扎(Juan Bautista de Anza)在當地選了兩個可建筑地點,一個作為軍事用途,另一個則作為傳教用途,但實質的施工卻由安扎的兩名同伴Jose Joaquin Moraga中尉及Francisco Palou神父監督。JoseJoaquin Moraga負責建立的是軍事基地舊金山要塞(Presidio of San Francisco,現已改為要塞公園)。Francisco Palóu則負責建立的是教會,他將該地命名為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科教會(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is),俗稱都勒教會(Mission Dolores)。該區所有的一切行政事務皆經由教會管理。
1821年,墨西哥自西班牙獨立,上加州也成為墨西哥領土。獨立之后的墨西哥教會管轄的勢力逐漸薄弱,教會所屬的土地也逐漸規劃成私人所擁有。來自英國的威廉·李察森(William Richardson)于1835年在半島的西部(即現今位于中國城與金融區交界的花園角)建立了第一棟私人別宅。李察森經過他人幫助,開始規劃住宅附近的街市,并將此區域稱為芳草地(Yerba Buena)。墨西哥和美國戰爭爆發后,美國海軍準將約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帶領手下來到這里,1846年以美國名義占占領此城。1847年1月30日,海軍上校約翰·蒙哥馬利(John B. Montgomery)將城市更名為舊金山。
納民建市
舊金山,原名耶瓦布埃納,又名圣弗蘭西斯科,華僑稱為三藩市,是1847年墨西哥人以西班牙文命名的,當時這里的居民只有800多人。它本是西班牙的一個殖民據點,后由墨西哥接管,美墨戰爭之際為美軍所占。1848年一月的Sacremento Valley,一名木匠在建造鋸木廠時,在推動水車的水流中發現了黃金。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引發了全世界的淘金熱。短短三個月內舊金山人口便激增2.5萬人。其中許多華人作為苦力販賣至此挖金礦,修鐵路,備嘗艱辛。此后大批華工在這里安家落戶,他們就稱這座城市為舊金山(以區別澳大利亞的新金山)。舊金山的最強間是移民們迸發的熱情,這是一個令人陶醉的文化;特色鮮明的意大利人,巴西人、西班牙人,華人等,不同的聚居區點綴在加州這塊土地上。
淘金熱
1848年1月,在于加州東北部的蘇特坊(Sutter's Mill)發現黃金后,消息很快的就傳開來,同年8月加州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到東部的紐約,各地許多懷著想一夕致富的人開始涌入舊金山港口。1849年起,加州淘金潮真正展開,從美國其他各地和其他國家搭船或者是從內陸來到加州夢想實現淘金夢的人絡繹不絕,船上的的旅客、水手甚至船長下了船馬上就前仆后繼的前往蘇特坊,當時舊金山港口的帆船到處可見,而市區的人口一夕間暴漲。這也讓舊金山居民從1847-1870年之間,從500人增加到15萬人口。后來所謂舊金山49人即是那些于1849年從各地來到舊金山想一夕致富的人。當時除了世界各地前來實現淘金夢的投機者外,許多人在舊金山開店提供淘金者需要的補給品,當時的公司有些至今存在,包括制造李維斯牛仔褲(1873年)的李維·斯特勞斯(Levi Strauss)、吉德利巧克力店(Ghirardelli,1852年)、FOLGERS 咖啡(1850年)和富國銀行(1852年)、加州銀行(Bank of California,1864年)。1848年發現黃金之前加州仍屬于墨西哥領土,同年二月墨西哥于美墨戰爭中戰敗后,加州變成美國領土。加利福尼亞于1850年正式成美國聯邦政府第31個州,舊金山是起初的一個縣。舊金山聯邦造幣廠于1854年成立,主要打造金幣用來流通市場。淘金熱使得舊金山成為當時美國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城市。
舊金山地震
1906年4月18日早上5:12,舊金山發生了8.25級大地震。由于煤氣管爆裂,城里各處引發了多起大火,火災使該城迅速變為一片火海,在80公里外還清晰可見刺眼的火光及沖天的濃煙。大火整整燒了3天,舊金山成為了一片廢墟。在這次地震中,有3200人喪生,25萬人無家可歸,514條街道、2.8萬幢建筑焚毀倒塌。但是,舊金山在經歷了這樣大的災難后卻如浴火鳳凰般,以不到六年的時間重新建設了一座更新、更現代化的城市。1915年的世界博覽會在舊金山舉行,標志著舊金山已經徹底從廢墟中復活了!
太平洋世博會
舊金山為了慶祝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竣工,另一方面顯示在1906年大地震后重建的新市貌,而于1915年在現今的濱港區舉行了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地震后的舊金山重建非常迅速,地震時被震毀市政廳,也趕在1915年于原地重建完畢,在世界博覽會舉行時已經完全看不到地震災后的影響。舊金山當時為了加速重建工程,許多建筑物省略了防震設計,忽略了當初地震所帶來的警惕,這也導致后來1989年大地震造成許多建筑物損毀。世界博覽會從1915年2月20日-12月4日,展地范圍從東邊梅森碉堡往西延伸到藝術宮。當時博覽會金碧輝煌的建筑物在展后幾乎全部拆除,只剩下藝術宮和其后面科博館的建筑物,日本茶園(已移至 Belmot 市),還有市政廳旁的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
1936年連接舊金山和奧克蘭的海灣大橋竣工 1937年連接舊金山和馬林縣的金門大橋竣工 1939年于金銀島舉行金門世界博覽會 1945年聯合國51個創始成員在舊金山簽訂聯合國憲章1951年同盟國與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正式終止對日本的戰爭。1978年當時市長馬斯可尼和市議員哈維·米爾克在市政廳內遭到槍殺。民俗節慶
舊金山每月都有節慶活動。
一月/二月
舊金山每年的少數民族節日從中國的春節開始——具體日期根據中國的陰歷而定。主要的慶祝節目是燃放鞭炮焰火,貼春聯,舉行全美唐人街小姐競選和龍燈舞游行。
三月
愛爾蘭后裔以宗教活動、美酒和3月17日(或離這天最近的周日)旌旗招展的大游行慶祝圣帕特克紀念日。盡管復活節并非舊金山的法定節日,舊金山人還是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舊金山灣區音樂獎”在3月向當地音樂人頒發。
四月
舊金山的日本社區在四月中下旬慶祝櫻花節,屆時有從日本專程趕來的藝人登臺演藝,還有在日本城舉行的一些慶典。北美洲歷史最悠久的舊金山電影節也在4月份拉開帷幔。
五月
5月5日是辛克德馬友人紀念1862年墨西哥人戰勝法軍的節日,慶典的高潮是在市民中心給節日皇后加冕。
六月
6月的最后一個周日舉著彩虹旗的‘男女同性戀自由日”游行隊伍從金融區沿著市場街一路到卡斯特羅區。
七月
7月4日是美國的獨立日,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屆時在克雷斯廣場和金門大橋放焰火。有軌纜車鳴鐘錦標賽在聯邦廣場、鮑克大街廣場舉行。
八月/九月
除了日本城的街區集市外,8月份是比較安靜的一個月。9月舊金山博覽會在市政中心開幕,而另外幾個博覽會在福爾索姆街和卡斯特羅街舉行。在八月的最后一個周末,舊金山布魯斯節在梅森要塞登場。
10月
10月12日是哥倫布日,紀念這位熱那亞探險家于1492年發現新大陸。屆時北灘將舉行意大利民間慶祝活動。傳統的慶典節目包括在華盛頓廣場圣彼得圣保羅教堂舉行宗教儀式,游行到漁夫碼頭以祈禱漁業豐收。10月的最后一天是萬圣節,這可是個辦晚會的絕好機會——有南瓜燈,南瓜餅,上班族也換上了奇形怪狀的萬圣節化妝服。
11月
11月2日墨西哥社區舉行紀念亡靈節。據說祖先的魂靈在這一天歸來,米申區將舉行夜間的送靈儀式。舊金山爵士樂節在11月開幕。11月的第四個周四是感恩節,也是非官方的節目彩排,圣誕節大購物就要開始啦!
12月
舊金山圣誕節期間各大百貨商店都把櫥窗裝扮得特別的精美,新年是人們狂歡的良機。
據小編自己了解舊金山的體量比紐約相差很多,擁擠程度也相對低。舊金山背后就是硅谷,技術產業和互聯網產業較多,從業人員偏技術。紐約商業金融非常發達,技術類也有但是沒那么大。紐約是一個非常繁忙的地方,生活節奏非常塊,不過夜生活也豐富。紐約高等教育相對發達,名校和各種學院很多。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