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jīng)歷第二代移民潮 新移民更快融入社會
來源:http://www.sinovision.net/politics/201410/00315804.htm作者:北美購房網(wǎng)
掃一掃,隨時看
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正在經(jīng)歷第二波移民潮。移民潮的高漲促進了美國社會的多元化。
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的第一波移民潮剛好發(fā)生在埃利斯島(Ellis Island)的開放期間,美國全國也經(jīng)歷了社會和政治變革。而第二波移民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相比第一波移民,第二波移民能更迅速地融入美國社會。
新澤西州南奧蘭治圖書管理員米勒(Keisha M. Miller)在幫助海地移民找書
新澤西州南奧蘭治(South Orange)一家公共圖書館內(nèi)一小批來自海地的移民既像是集體禱告又像是政治集會。身穿鮮艷又舒適服裝的那些婦女講著帶口音的英語,每天都坐在一個小圓桌周圍學習,準備當護士。
《今日美國》發(fā)表文章說,那家圖書館位于美國最多元化縣之一的Essex,當?shù)毓W校講50種語言,這也是美國越來越多社區(qū)的發(fā)展趨勢。
種族和族裔多元化正在超出沿海地區(qū),深入全美很多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正在改變美國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宗教活動方式,當然也在改變著街坊鄰里構成。
《今日美國》對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發(fā)現(xiàn),遠離紐約、邁阿密、芝加哥和舊金山等傳統(tǒng)移民門戶城市的許多城鎮(zhèn)正在變成美國最多元化的社區(qū)。
北卡羅來納州倫波頓(Lumberton)、華盛頓州亞基馬(Yakima)、甚至堪薩斯州芬尼縣(Finney County)或愛荷華州布納維斯塔縣(Buena Vista County)等偏遠地區(qū)也看到移民大增,這些地方人口因此更為多元化。
文章說,美國正在經(jīng)歷移民“大潮”或者說“第二波”。從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的第一波剛好發(fā)生在埃利斯島(Ellis Island)的開放期間,全國也經(jīng)歷了社會和政治變革。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波移民更有可能成為中產(chǎn)階級,因為交通和技術的改進,他們也能夠更快地融入社會。
其結果:旁邊同你講話的人——不管是在辦公室、圖書館、咖啡館或電影院——很可能屬于不同族裔。
《今日美國》以兩名不同族裔的陌生人能相遇的概率計算全美各縣多元化指數(shù),分數(shù)從0到100。全美2010年的多元化指數(shù)為55,而1960年為20,1990年為40。前面提到的南奧蘭治指數(shù)為59。
這僅僅是開始。《今日美國》說,如果不發(fā)生災難或采取關門政策,多元化指數(shù)有可能在2060年超過70,也就是說你下次碰到的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概率是同一族裔,不管你是屬于哪個族裔:白人、黑人、美國印第安人、亞裔、夏威夷原住民還是拉美裔。
隨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或族裔的人到一起或發(fā)生沖突,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要處理一大堆新問題,從開支沖突、多元化招聘、街頭暴力到語言障礙。
文章提到本月初,達拉斯衛(wèi)生工作人員到美國第一例埃博拉病人所在的公寓樓挨門訪問,他們要拿8種語言的傳單到那所有300個單位的公寓樓介紹相關知識。公寓樓老板說,那里的很多住戶都是重新安置的難民。
全美公立學校首先看到面貌改觀:2014-2015學年非拉美裔白人學生首次成為少數(shù)。根據(jù)《今日美國》的民調(diào),49%的民眾說隨著社區(qū)多元化,全國情況好轉;但25%的人說,情況會惡化。
變化最快的地區(qū)包括北中西部,那里從30年前開始多元化。明尼蘇達州的多元化指數(shù)從1980年的7上升到2010年的31。而新澤西州紐瓦克市,多元化指數(shù)已經(jīng)達到72。
受移民潮較少的州現(xiàn)在在逐漸的減少,移民人群也在不斷的融入美國社會。
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移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