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到紐約到底怎么游才好
來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AwOTY2NQ==&mid=202191938&idx=1&sn=b82c2538f4cbe90567b41e91ee0b3340&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作者:北美購房網時間:2015/11/26

掃一掃,隨時看
一定要去的波士頓紐約一日游,那里真的很美,風景如畫,風土人情也不一樣,那么怎么去才好能,怎樣才能體會到更好地旅游,看到更好地風景呢?下面就是相關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在早期的歲月里,佩夸小徑(Pequot Trail)、奈士阿路(Nashaway Road)和莫好克小徑(Mohawk Trail)曾經一度是美洲大陸東北土著部落的遷徙之路,這些小徑歷經風雨滄桑已變得支離破碎。隨后陸續而來的歐洲殖民者迫切希望在新建的波士頓和紐約城之間建立安全可靠的交通聯系。1673年1月,紐約州州長弗朗西斯·羅夫萊斯委派一名郵差,一路騎行到波士頓。這名郵差歷盡千辛,用了兩周時間,終于完成使命。三十年后,這條路線變成了一條聞名遐邇的驛道。波士頓郵政路(Boston Post Road)由此而來,這也是美洲第一條真正的“通衢大道”。這條馬路寬度剛好容納兩輛馬車通過,一直延伸到費城和弗吉尼亞。很快,移民們對英國王室的不滿之詞通過這條馬路四處傳揚,反抗王室統治的信件往來不斷,隨后一批批高舉著新星條旗的軍隊踏著這條道路奔赴遠方?偠灾,這條馬路見證了一個國家的誕生,流動成為這個國家發展的基礎。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我們踏上了尋訪波士頓古驛道之路。時值深秋,白晝漸趨短暫,綠葉慢慢褪色,伴隨糖分和毒素的快速分解,絢爛多彩,猶如印象派的調色盤:紅色的橡樹葉、金黃色的楊樹葉、橘紅色的楓葉。
為了重溫美國最古老道路的記憶,我們特意駕駛了一輛瑪莎拉蒂GranTurismo跑車,這款跑車完美融合了當代交通的現代氣質和意大利科技及天才般經典創意。坐在奢華的真皮座椅上,聽著引擎蓋下440馬力的轟鳴聲,我們沿著古老驛站馬車的足跡一路前行。
連接波士頓和紐約這兩座城市的古驛道實際上分為三段:下段沿海路、中間段和末段原始驛道,一直通往北方。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三條公路的彎曲線路與艾森豪威爾總統戰后提出的在全國修建筆直公路的構想格格不入。因此,古驛道的沿海部分被平整成6車道的95號州際公路;上段與9號州際公路部分重合。歷經滄海桑田,整個古道消失在茫茫的自然地貌之中。
我們了解到,波士頓老市政廳是這條路的起點或終點(這取決于你的行走方向)。如今在華盛頓街州街路口沒有留下舊郵局的任何標識。然而,一個重要的歷史篇章恰好始于這個交匯點。郵政系統是英王極不情愿向殖民地讓步的一項特權,因為出于常理和警覺,王室擔心它可能會成為煽動叛亂的工具。相比之下,英王更希望將新大陸居民往來波士頓和倫敦之間的信件,在返回到美洲之前在這里接受審查官的嚴格審查。1693年,英王威廉三世決定向湯姆遜·尼爾頒發許可建立郵政服務時,他只不過是將新英格蘭存在已久的地下網絡合法化,并加快了通信的發展。事實的確如此,僅數年后,同一個波士頓郵局即發行了美國第一份報紙《波士頓公報》,隨后類似出版物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沿驛道發行投遞。 我們一邊享受著瑪莎拉蒂GranTurismo跑車的舒適,一邊穿過比肯山的狹窄街道,感受著這個毗鄰城區散發出的古老高貴的氣息,一邊徒勞地搜尋著古驛道的蛛絲馬跡。我們不得不告別市中心,冒險進入城市的立交橋和隧道網絡,讓GranTurismo跑車的自動變速裝置盡情展現其平滑的加速性能,到達羅格斯伯里南區,最后,我們的眼光落到了此次旅程的第一個目標上。在這個郊外學生生活區的一個無名街角,在一座汽車修理廠的紅磚大樓前面呈現出一塊奠基石的黑色輪廓,上面標注著南北大路與往西通往斯普林菲爾德的道路之間的中心交匯點,鐫刻的日期為1744年。
我們沿90號州際公路向西離開波士頓,然后轉到20號州際公路上,很快來到一片密林之中。我們自然而然地回想起了薩拉·肯布爾·奈特的故事,她是首位于1704年冬天沿驛路往返、進行了長達5個月的旅行并出版了游記的女士。她曾抱怨凌晨3點動身,坐著令人膽顫的獨木舟穿過河流,一路顛簸。如今旅程是那么地通暢無阻。我們不由自主地瞟了一眼瑪莎拉蒂GranTurismo跑車的電子儀表盤,上面顯示約平均油耗為每加侖20英里(每升10公里)。對于V8引擎,這個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當轉速提升到3000轉并充分打開排氣閥時,那轟鳴聲甚至更加激動人心。想不拉風都不行:行人紛紛駐足回頭,甚至在等紅燈時,也能聽見其他駕駛員不約而同地轉動發動機,發出陣陣轟鳴,仿佛古時候打仗時的吶喊助威聲。 沿途我們遇到了寫著古驛道名字的路牌。但更令人興奮的事情是搜尋遺留下來的里程牌標志。本杰明·富蘭克林曾于1753年出任郵政局局長,不久他就對主要路線進行了視察和調研:他的目的是改進路網。后來,富蘭克林下令設立里程碑,俗稱“富蘭克林石(Franklinstones)”,隨著時間流逝,歷經風吹雨打,并一度走紅私人收藏市場,如今也就只剩下三十來塊散落在350公里的驛道上。 在第12和13英里處有一個必經的落腳處稱為路邊客棧(Wayside Inn),這是亨利·福特于20年代在原來紅馬酒店(Red Horse)或稱豪爾酒店(Howe’s Tavern)原址上重新打造的一個旅游景點。這是美洲最古老的一家客棧,盡管建筑外表歷經變遷,但仍是唯一一家從1702年一直營業至今的客棧,今天人們透過石灰水泥板偶而露出的一點遺跡,可有幸目睹最初木梁煙熏的表面。福特是一個癡迷于歷史尤其是美洲歷史的人,曾將這座建筑搬上了新英格蘭的明信片上,畫面中還包括一家雜貨店和一座運行良好的水磨坊。然而,這座最初服務過往客商及其車馬牲口的古老客棧酒吧確實存在并能勾起許多回憶和往事,正如詩人朗費羅在此寫下“路邊客棧故事集(Tales from the Wayside Inn)”所講述的那些故事。
當初豪爾上校正是從這里帶領著一群本地農民去參加了康科德戰役,從而點燃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燎原之火。在波士頓茶黨于1773年暴動后,傳奇愛國人士保羅·列維爾策馬從波士頓前往費城的路上曾途經此地,那次行程用了“不過”這條路的沿途曾經一度散落了大小數十家客棧和酒店(每隔35公里就要更換一匹驛馬),如今除這家之外,其他均已關門。它們的招牌和標志目前依然保存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富德的城市博物館內,另外在康涅狄格州達理恩村和紐約州拉伊村還有一些古老建筑遺跡由當地文物保護機構作為歷史地標保存至今。無論怎樣,我們沿這條道路完成了一次探尋和發現之旅,晴空萬里的秋日、斑駁的樹葉一路相伴到紐約,更為旅行增添了浪漫色彩。
這里美到你來啦就不想走,快來吧。這里很美哦,從波士頓到紐約一路風景如畫,一路人們都很棒,在這里可以可會不一樣的人生。
[點擊查看“波士頓”最新房源]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波士頓到紐約
上一篇:羅德岱堡房的美麗之處...
下一篇:中國重啟出境游后, 紐約未見中國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