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經濟風向標往往首先從銀行和房地產體現出來,當下正值美國房地產投資的最佳機遇。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美國經濟的回暖,房價的觸底反彈,這一形勢讓他們將資金更多的轉向了海外房地產市場。
據統計, 2008年,全球私人財富有1460億美元投資在房地產上。到了2012年,私人財富投資房地產的金額增長了111%,達到3080億美元。尤其是在亞洲國家,房地產成為富人投資的主要領域。根據調查,在亞洲擁有可投資資產3000萬美元以上的富人中,有28%的人所賺的錢主要是來自房地產行業。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富人在國外投資突出的特點是選擇房地產,很多中國富人最初是在歐美國家購買自用住宅,然后發展成為購買商業房地產或是住宅公寓以獲得收入。
美國房價現在已跌至10年前的價位,美國房地產雖然從去年開始復蘇,但復蘇過程緩慢,預計未來3年在美國投資地產都將獲益。相比之下,國內地產投資回報率要低得多。去年年底,國內房產界大佬任志強曾表示,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下來也就是7%—8%的利潤率。仲量聯行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買家在境外商業地產以及住宅開發項目的投資額超過100億美元,這使得中國在2013年的海外房地產投資額較2012年增幅超過30%。其中,2013年中國海外商業房地產投資總額達76億美元,同比增長130%。而2012年和2011年的數字分別為33億美元和29億美元。
福布斯雜志2013年曾經引述報告說,未來幾年,富裕的中國人花在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金額將達數十億美元。在加州,中國人是房地產市場上第三大外國購買者群體,僅次于墨西哥人和菲律賓人。而在紐約,中國人是僅次于多明尼加富翁的第二大買家群體。在美國50個州中,中國人購買的美國房產比印度人、墨西哥人或英國人要多。盡管墨西哥人在加州和美國南部是一個龐大的購屋群體,但中國人購屋量在50個州中的44個州都排名前五位。
2013年前三季中國在海外房地產的交易額逾50億美元,按年增加25%的幅度來算,這一交易額也超越了2012年全年40億美元的歷史記錄。僅在美國一地,2013年3月底之前的一年里,中國人在美購房總價值達123億美元,占當年外國人在美購房總額的1/8,僅次于加拿大,年增幅高達66%,123億美元購房款中,有69%為全額現金支付。很顯然,與國內的“炒房團”相比,大部分海外購房的目的并不是投機。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世界性經濟危機相繼發生、對發達國家經濟所產生的影響,為振興這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產區域發展,為吸引海外投資者在海外拓展業務,一些國家根據自身區域的經濟發展、消費量的增加,應運而生了所謂"海外購房"業務。一些在海外的華人也在海外創業,將一些海外區域的經濟特區附近及校園附近的房產,放在中國進行銷售推廣。中國人既把海外房產看作一個投資機會,也將它視為在中國之外的第二處個人住房。眼下,住宅物業和商業房產一樣火爆,中國投資公司正四處購買商業房產。中國投資者認為,美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經濟衰退以來最糟糕的危機后,價格非常便宜。美國相對便宜的住宅價格,正推動中國人對美國住宅和商業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創下歷史紀錄。
不僅中國投資者赴美國投資房地產,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的富裕階層將房地產視為投資首選,其次是私人公司股票,排在第三位的則是貴金屬。
摩根斯坦利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三成的擁有可投資資產百萬美元以上的美國富裕階層受訪者,表示會在2014年購買住宅或是商業房地產,也有23%的人表示會投資到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上。雖然美國股市一直在向上攀升,但富有的投資人已把眼光轉向開始反彈的房地產市場。在過去的12個月,美國商業房地產的價值上升了8%,比2009年房地產陷入低谷時的價值上升了71%。而全美20個城市的住房價格指數,2014年比2012年上升了24%。
有錢人將投資目標轉向房地產,其中的原因包括股市的成本升高以及貸款利率在未來幾年中將保持穩定甚至是下降,這些都對投資房地產帶來可獲得較好回報和收入的益處。美國老虎21組織(美國一個知名的富豪組織)成員擁有的可投資資產都在1000萬美元以上,在2013年第四季度他們就已經將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了調整,對房地產的投資由19%提高到21%。在一些富人眼里,2014年股市會比較脆弱,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放緩很可能讓股市跌跟頭。在這種情形下,投資房地產就成了較佳的選項。
基于美國房地產市場處于觸底回升的投資佳機,美元與人民幣匯率再創歷史新低的國際大環境下,種種跡象都表明了眼下正值赴美投資移民的最佳時期。而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首先就是融資問題。
首先,美國房地產資金來源多元化。美國的房地產資金只有15%左右是銀行資金,70%是社會大眾的資金,其中35%是退休基金,35%是不動產基金,房地產基本上是私人投資。而我們的房地產投資80%都與銀行有關系,如消費者的按揭貸款、施工單位的貸款、還有開發貸款。而中國的房地產資金對銀行的依賴度太大。
其次,美國房地產開發采用“美國模式”。所謂的“美國模式”,是強調房地產開發的所有環節都應由不同的專業公司來共同完成。“美國模式”專業分工細致,每一環節部門通過完成各自的任務獲取利潤,是一條橫向價值鏈。美國模式下,房地產的核心是金融運作。房地產信托基金和投資商成為房地產的主導者,地產開發建造商或者中介商成了圍繞資金的配套環節。
而在過去20多年中,影響和主導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的是“香港模式”。其本質特點是,房地產開發商以相對廉價取得土地為經營導向。美國的一些土地對土地分割有嚴格限制,對于一些有分割限制的土地,開發商產品類型選擇較少,因此拿地前,開發商須搞清楚相關協議中的每一個條款。
中國投資者赴美國開發房地產如果沒有充裕資金和開發模式、沒有了解需求及特色、沒有熟悉當地的政治環境與稅費制度,那么,布局海外會面臨風險。中國在美國房地產界擁有巨大機遇,中國擁有20年房地產開發經驗的企業,要想立足于美國市場的關鍵,在于尋找擁有經驗和理解中國文化的美國團隊,采用適合美國經濟、金融環境以及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的融資模式。
而中國企業在美國本土融資困難重重,由于缺乏對美國資本市場法規的了解,尤其在信用記錄方面,是中國企業無法逾越的鴻溝。那么,在當前國內銀行業不景氣、融資環境持續下滑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能夠迅速獲得低成本的融資呢?這就涉及到眼下一股席卷中國,不可忽視的一股移民浪潮。移民報告顯示,近年來中國每年僅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永久居留簽證的人數就在15萬人以上,如果加上中國移民去歐盟、俄羅斯、日本、新加坡、東南亞、南美和非洲等國家和地區,中國國際移民的數量應該不低于30萬人。而我國每年對外國人發放的永久居留證卻只有幾百張。移民潮在中國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在其背后,富裕階層的大量財富更是加速流向海外。而中國與全球化研究智庫(CenterforChina&Globalization,簡稱CCG)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月發布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藍皮書(下稱“移民報告”)則認為,僅在美國一地,中國人的購房置業數額就早已超過100億美元。?
在龐大的海外購房團背后,是巨大的海外投資移民潛在群體。根據媒體調查,在1200萬參與調查的潛在購房者中,43%表示移民是海外置業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教育,占25%;投資占比為23%。中國已成為美國第二大海外房地產投資家。而對于有移民需求的房產投資者,如果你的投資能為美國解決一部分就業,兩年后就能拿到美國的永久居住綠卡。特別是對于直接在洛杉磯等城市買地投資比較看好,低價買進地塊,7至10年的收益回報率可達200%至500%。
中國房企大鱷——綠地集團將2014年海外市場擴張的首個項目選在了洛杉磯。2014年2月14日,綠地集團的洛杉磯大都會項目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洛杉磯市副市長凱莉·貝納德出席并表示:洛杉磯大都會項目是近年來洛杉磯市中心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它將為洛杉磯市中心和整個洛杉磯地區注入活力,在帶來商業繁榮的同時,也會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在融資模式上,綠地集團彰顯出一貫的行業領導者風范,選擇與亨瑞集團合作,憑借亨瑞集團在其領域里多年來積累的投資移民及高凈值客戶群,以及亨瑞豐富的北美項目開發實操經驗,短時間內為綠地集團募集到了項目一期開發的資金,大大鞏固了項目開工建設的整體運行。
作為全球投資移民領域的領導者,亨瑞集團常年占據著全球加拿大、美國移民市場12%和10%的份額。通過在華二十多年的深耕和發展,亨瑞集團已累積了上萬名高凈值核心客戶,并始終走在行業的領軍位置,順應國際經濟形勢不斷開拓創新。亨瑞已在美國參與投資40多個項目,深入地產開發的各個環節,包括執行盡職調查,資產認購報批,投資資金監督,項目規劃設計,建設工程監管和資本運營管理等。合作伙伴包括Lennar、Stockbridge等美國頂級房地產開發商。亨瑞海外美元地產基金正是基于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充分發揮亨瑞的集團化、多元化經營模式,由亨瑞集團發起成立,主要從事北美房地產的投資和開發、資產收購以及融資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亨瑞美國EB-5投資管理團隊的地產投資和開發經驗,設計并提供滿足投資人不同需求的多樣化產品。目前已募集并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基金規模可達到5億美元。
作為一家立足于國內外經濟、金融市場的大型跨國集團,亨瑞表示未來將會和更多的中國企業合作,利用集團在北美投資開發市場的優勢以及遍布全球的服專業一體化務網絡,更好的與中國企業展開在美國融資、地產開發、項目推廣等多領域的戰略性互信合作和交流。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