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必讀:美國生活實用錦囊
來源:http://edu.sina.com.cn/a/2008-11-05/1132155703.shtml作者:北美購房網
掃一掃,隨時看
在美求學、學業當然是我們的第一目標,但是除了應付繁忙的課業外,如何融入美國社會,適應美國文化也是一門重要的選修課。
既來之,則登堂入室隨俗之。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點點滴滴,便是我們認識美國的自然教室,平日用“心”聽,用“心”看,許多經驗的累積是學位以外的一項大豐收。有些同學,來美多年,卻經常埋首書堆,或是離不開中國人圈子,以致對許多美國風俗,甚至日常生活細節一無所知,實在枉來一遭。
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和應對方法,本文僅提供一些日常生活小情報給各位新同學參考。至于,要更進一步了解美國社會,則得看各位的功夫深淺了。
小費問題
舉凡搭計程車、到餐廳吃飯、服務生或機場人員代提行李,都須給小費。小費雖然是自由心證的行為,但有一約定俗成的習慣,最好能入境問俗,以免出丑。一般而言,到餐廳吃飯,付小費約為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而在自助餐廳吃飯一般不需給小費,但若有人倒茶水,并殷勤詢問需求,則可依人數酌情給小費。晚間用餐小費需比白天多一些。小費是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有些服務生為了多賺小費會表現特別熱心,不時殷勤詢問。不必管服務生的眼色,你可依自己對該餐廳及該服務生的滿意程度付小費,多給或少給沒有人會干涉。但切記千萬不要以penny付小費,當penny丟在桌上,盡管你付小費很多,很可能會被服務生誤解為不滿其服務,是一種羞辱的舉止。除非你認為服務實在是太差了,否則絕不可在小費中放置任何penny,當然若你以信用卡付帳,而將小費與用餐金額湊整,則不在此例之中。
搭計程車時,可將零頭當小費。至于提行李部分,則通常論件計算,一件一元,而當自己行李太多時,則不妨多給一些,以酬勞他們以勞力為你服務。理發廳的理發師、美容師也要給小費,約為百分之十五至廿左右。至于加油站服務人員、飯店柜臺人員及電影院帶位人員等則不需給。若不清楚在什么情況下該給小費,宜事先詢問友人。
有一種情形,是強迫索取小費。這種情況最常發生在大城市,因為游蕩人口太多,他們常駐足街頭,為你指路線、擦車窗,或幫你找個停車位等略施小惠,然后等著你給小費。遇到這種強迫“中獎”的情形最好酌情給一、兩個quarter。當然此時對于身邊的財物也應小心,財不外露,以免招來危險。而平日最好能避開行為怪異的陌生人,如果一、兩個quarter能了事,最好出錢了事,免得招其糾纏而引起危險。
住宿安全
住在大城市或學校在治安較差的地方,應隨時提高警覺,小心應對。若非必要,夜間盡量少在外逗留,如有事外出,也最好成群結伴。若在校園里,則可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安全設施,如校車、校警護送(escort)。通常有關安全常識,學校于新生訓練時會特別說明并制成小冊子,要求同學詳細閱讀。若能隨身攜帶緊急事故電話號碼、防身哨子、催淚器等,都可加強自身的防衛。事實上,只要平日多多留意,提高戒心,就不會將生活弄得草木皆兵,緊張兮兮。還有一點須說明,切勿因安全戒心而產生種族歧視,黑人校區危險性高,但并不代表所有治安問題皆由黑人引起。在美國,若被套上"種族歧視"的帽子是件很嚴重的事情,務必小心從事。平日在使用水電瓦斯時應多加小心,若有意外,不僅自身損失,還會引起官司。曾有一位新生初到 Virginia,就遇到類似的情況,因此并非危言聳聽,還是小心為妙。
宴會禮儀
美國人喜歡舉行各種宴會(party),宴會形式有餐會、野餐、戶外烤肉(Bar-B-Q)及 potluck。如果采potluck方式務必帶食物去,以表示參與的誠意,如果不帶,會很失禮(如果不知道帶什么食物合適,可以事先征詢主辦人的意見)。參加宴會的服裝視宴會形式而定,至少需整潔大方。有正式場合且場地在高級飯廳的不宜太隨便,牛仔褲加球鞋的穿著是很不禮貌的;但Bar-B-Q時穿西裝,打領帶又顯得太過突兀。如果受邀而不確定該穿什么合適,可大方請教邀請者,他們會很樂意回答的。收到附有RSVP字樣的邀請卡,應盡速回復參加與否,不可棄置不管,那樣會給主人造成很大的不便。美國人很重視時間觀念,答應參加應準時赴約,有事耽誤,也應事先告知主人,以免失禮。用餐時切勿狼吞虎咽,更忌打嗝,美國人認為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會后應寄出謝卡或以電話向主人表示謝意,感謝其安排如此愉快的一頓宴會。
一般辦公時間
美國大部分商店營業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30或10:00至下午5:00或6:00左右。有些購物中心的商店則營業到晚間9:00。星期天也會從中午開到晚6:00。一般公司則是朝九晚五,星期六、星期日放假。銀行營業時間比較短,多半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9:00至下午3:00,有些銀行星期五會延長營業時間至下午6:00,星期六上午也會從9:00開放到12:00。不管公司行號、購物中心,還是學校,一般是沒有午休的。在學校,中午也照常上課。這一點,習慣睡午覺的同學要注意適應。
身份識別證件
在美國,常有機會被要求出示身份證件,比如到酒吧或餐廳點酒喝、到銀行開戶頭、使用支票購物、到郵局領包裹等等。所以,一定要隨身攜帶附有照片的證件(Photo ID)。護照因其上沒有美國國內的聯絡地址及電話,并不足以被視為有效的身份識別證件(ID Card)。所謂有效證件,包括以下幾種:
.駕照~最常看到的ID Card。
.非駕照身份證~不開車的同學,可以先申請一張非駕照身分證,供日常使用。非駕照身分證可向各州交通局申請。申請時只要出具護照、出生證明、居住地證明就可以了。
.學生證~一般學校的學生證也會有出生年月日、照片等資料,但不會有地址、電話。所以,常被要求要提出有地址的其他證明。
.信用卡~如果使用個人支票購物,一定要出示兩種身份證明,除了要有一張Photo ID外,信用卡也可用來當成ID。最近,美國花旗銀行(CitiBank)發行的萬能信用卡(Master Card)和維薩信用卡(Visa Card)的背面還加印有持卡人的照片。這樣,一方面使信用卡更具個人證件的特征,同時也可避免萬一遺失遭人盜用的損失。
情報是靜態的,靜心體會、靈活運用是動態的,但其巧妙因人而異。如何游刃有余,全賴自己到社會中去細心開發,大膽求證,自然就不會以"外國人"的說詞來安慰自己的疏忽。而且也可為自己開拓一個順利愉快的留學生涯!
本網注明“來源:北美購房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北美購房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美購房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標簽:美國生活實用錦囊
上一篇:美國住宅有單元樓么?... 下一篇:【納帕系列六】:Realm酒莊的傳奇...